星期六, 11月 26, 2005

WiFi 是 Skype的救星?(下)


Skype在研發專用的WiFi機的同時,也不忘先把未來的通路跟使用環境先搞定。例如,由於有些公眾無線區域網路(Public WiFi)經營者的Hotspot設定,會限制無線上網設備的TCP的連線數目,使得P2PSkype無用武之地,於是Skype搞了一個『Skype Friendly』的WiFi Program,希望有愈來愈多的Hotspot環境適合Skype 使用。

此外從2005年開始, Skype更進一步積極與世界各地包含WiFi Operators/ Aggregators的在內的WiFi服務供應商 (WiFi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sWISP)合作:

(1)Broadreach Networks 3月合作,讓使用者可以免費透過遍布全英350HotSpots使用Skype

(2)7月分別與BoingoThe Cloud兩家WISP合作推出 Skype Zones的服務,讓使用者以遠低於一般Public WiFi上網費率的價錢,透過這兩家WISP直接擁有或其合作伙伴營運的HotSpots,使用WiFi+Skype講網路電話。Boingo可以掌握的HotSpots在全球各地超過20,000個,The Cloud在英國、瑞典及德國等地擁有約6,000個。

(3)分別在5月及10月宣布與FiberlinkGoRemote合作,搭配這兩家公司的安全上網軟體及服務,提供企業客戶中的行動工作者網路電話服務。

這些合作案初步來看,是挺有機會達到『魚幫水,水幫魚』的雙贏局面:對WISP來說,不外乎都是希望藉由Skype帶動 VoIP over WiFi這種Killer Application的風潮,進而增加Public WiFi的使用;至於對Skype來說,從這些合作關係,不見得有直接而實質的財務利益,但卻可以增加Skype的擴散層面與速度。

不過,Skype的佈局不止於此,因為上述這些合作者及其延伸出去的經銷通路,未來將會是WiFi Phone 這類Skype 專屬手持裝置的行銷及販售通路。因此WSP、販售WiFi上網點數卡及手持裝置的通路與Skype WiFi Phone製造商,若對比於行動電話服務營運商、代辦門號及手機販售通路商與手機製造業者這三者,似乎類似的共生體系(Ecosystem)正在形成中。

在上述這個Ecosystem中,與行動電話服務的體系相較, SkypeMobile Operator所扮演的角色並不全然相同,這是因為Decoupling-語音服務(Skype)與實體網路(WiFi Network)的維運是分開的-,Skype 反而有點像既不擁有頻譜也不維運行動電話實體網路的MVNO(Moblie Virtual Network Opeartor);若Skype繼續成長下去,成為VoIP de facto standard 之一,這時Skype所扮演卻像是GSM/CDMA2000/WCDMA這類語音通訊標準的角色。

其實,就算在Public WiFi不普及的地區,由於一般的WiFi AP的價錢已經降到零售每個約30~50美元,Skype WiFi Phone還是有其利基市場:

(1) 有許多企業都已架設Private WiFi Network,若再加上Skype WiFi Phone,很容易即可規劃出公司自己的無線語音通訊網,用以取代walkie-talkie或減少公司內部通訊的行動電話費用。

(2) 家庭寬頻普及率高的地區,很多家用戶都已有申用Flat Rate的寬頻上網,若再裝設一個無線AP,使用者在住家就可以拿著Skype WiFi Phone連上Internet,當成行動電話講,尤其像台灣這種行動電話打網外(包括市話)費率居高不下(一般時段可達每分鐘台幣9塊錢)的地區,SkypeOut打行動每分鐘一律台幣3塊多的相對低價,打市話更是每分鐘不到台幣0.7元,對在家裡也習慣拿著手機講電話的高話務使用者,極具吸引力。

智邦117日所發表明年一月要正式量產的Skype WiFi Phone為例,其售價為150美元,未來更會壓到100美元左右,這種價位若再加上有座充功能的口袋型無線AP,讓使用者就算出門到一個只提供有線上網的地方(如旅館),把這個無線AP連上有線的網路,還是可以無線的方式使用Skype。這樣的搭配針對上述的利基市場,透過一般的3C通路直接賣給消費者,將是Skype WiFi Phone除了與WISP相關業者合作搭售外的另一個切入點。

星期四, 9月 01, 2005

Skype Is Selling Ringtones


之前才說Skype得加緊腳步,它就在台灣的8月份的最後一個颱風夜,釋出Skype for Windows 1.4 Beta 版。這個版本有主要有兩個新功能:Call Forwarding以及Personalise Skype

Call forwarding就是類似於指定轉接,當Skype用戶不在線上的時候,可以指定打進來的電話(Skype2SkypePSTN2SkypeIn皆可),轉到另一個Skype ID、市話或行動電話。目前這個版本,前述三樣轉接方式加起來,最多可以設定三組,又根據個人測試的結果,似乎是依序而非同時響鈴。缺點是無法根據發話方是誰,設定是否轉接及轉接到哪,也就是說全部的來電都套用同樣設定。

Call Forwarding本身不收費,但轉接到市話或手機,受話方要自己付SkypeOut的費用,所以此項功能明顯是用來增加SkypeOut 點數的消費。比較值得期待的是-將來這功能若改進為『用戶忙線時可以轉接到其他Skype ID,且設定的個數可以更多』,那麼Call Center或公司代表號的應用就會出現。

至於Personalise Skype,基本上類似於MSN Messenger的付費訂做表情娃娃的服務,都是與Content Provider合作,提供個人化IM的服務。 目前Skype是與一家叫Qpass的公司合作,提供肖像圖片及各式鈴聲下載。

個人對於Skype開始賣Digital Content,是非常樂觀其成。但因為Skype截至目前的版本,鈴聲的設定都是給使用者自己聽的,以致於鈴聲下載後還是只有購買者自己聽得到,沒有辦法像行動電話營運商提供來電答鈴及Hold Tone(等候鈴聲)的服務。這種作法跟之前剛推出Voicemail,限制沒付買的這項服務人不能被有買的人留言一樣,如何會有Viral Marketing的效果。幸好,後來Skype 從善如流,更改為沒買的人不能留言給別人,但可以接受有買的人留言及聆聽留言。

不過Personalise Skype的定價實在太高了,一個圖片或鈴聲就要付1歐元,或許歐洲人所得水準高,會買單也不一定。除了價格之外,欠缺在地化內容也是個問題,所以據此推測,沒多久PChome OnlineTom.comLivedoor等這類入口網站合作伙伴,將會開始在Skype這個平台上提供類似的服務。

星期一, 8月 08, 2005

WiFi 是 Skype 的救星?(中)



三大IM服務商中,又以蓋茲叔叔所領導的Microsoft,最讓Skype寢食難安,原因不外乎:

A、口袋深度無人能敵

B、 後發先至(The Second Mover Advantage)的輝煌戰果,上個世紀末IE打垮Netscape就是一則血淋淋的歷史教訓;還有這幾年Pocket PC 海扁Palm,則是歷歷在目的現在進行式。

C、 個人電腦作業系統超級獨霸地位,開始漫延到個人隨身運算裝置-PDA 方面的OS標準之爭,Open Source Community眼中的邪惡總部Redmond以上述B點的絕招又下一城;Smartphone方面,目前神鞭系統(Symbian)雖然主宰市場,但能抵抗Remond大軍多久,大家都等著看。

以上三點,尤其是以C點最讓Skype如芒刺在背。

Skype目前主要還是一個PC-Based的應用軟體,以Microsoft過往在Windows這個大賣場上,推出自有品牌的應用軟體,利用整合自家OS功能的一些獨門密招,以及藉由許多檯面上『下』的『行銷』手段,搞掉許多Windows-based Application 獨立開發商的『優良記錄』[1]。再加上目前的Windows XP就已經支援SIP,明年要推出的新版作業系統Windows Vista(就是開發中以Longhorn為Codename的新傢伙-長角) ,難保Microsoft不會進一步把VoIM跟OS整合更緊密,這樣說好了,把老招數-新OS又內建的新功能,再拿出來一用,將會大大壓縮Skype在PC這個平台上可以揮灑的空間。

更糟糕的是,能夠作為Skype下一波成長動力來源的個人隨身運算裝置,如同前述,在PDA這方面的主流Pocket PC,還是Redmond的地盤;在Smartphone那端,獨大的Symbian,背後的大股東兼主導者Nokia,對於神鞭版Skype的發展,目前看來基本態度是冷淡以對。這也難怪,因為人家Nokia對於個人隨身運算裝置結合VoIP,有自家產品跟計畫

既然在別人的平台上發展,目前能夠從平台擁有者方面得到的Support非常少,未來又極可能會綁手綁腳,況且Skype作為一個Communication Platform的潛力非常大,那麼除了繼續在擁有大量使用者的各式裝置及平台上,發展不同版本的Skype外,直接來發展一些Skype機這類的專屬裝置,已經是勢在必行。

Skype很清楚Skype for Embedded Linux將會是發展其專屬裝置,用以抗衡其他平台擁有者這類大角色的最佳武器,這是由於目前嵌入式裝置系統的老大是Embededd Linux,而這個領域的資源,不論是研發人才、社群及廠商動能都很充沛;至於WiFi則是Skype在個人隨身運算裝置戰場的最佳盟友,因為WiFi乃至於未來的Wimax需要結合VoIP及個人通訊整合,來吸納消費者進而正面迎擊拿著3G 當盾牌的Mobile Operators,而Skype恰巧是這方面的殺手級應用。

就在幾天前Skype公布了一個消息:Skype WiFi Phone的原型機已經進開始進行內部測試使用

[1] 為一般人所熟知瀏覽器之爭是一例,年代比較久遠的知名戰事還有文書處理軟體之役。最近Microsoft把觸角伸向防毒及資訊安全領域,這兩三年買了好幾家Anti-Virus及Anti-Spyware的軟體公司。

星期四, 8月 04, 2005

WiFi 是 Skype 的救星?(上)


老實說,想要瞎扯有關Skype與WiFi間的兩三事,這個念頭已經拖了一兩個禮拜了,只是最近有點懶,加上有幾天晚上都在看哈利波特6,遂一直延宕到現在。

自古有救星之前,一定先得有苦難,或者是加害者,那麼Skype遇到了啥?

不論從通話分鐘總數或下載總數的變化來看,Skype的成長最近的確有趨緩態勢,另外若有去注意Skype主視窗底下的「上線人數」,也會發現自從最高同時上線人數,於2005年5月18日突破3百萬人後,又經過這麼兩三個月,似乎沒啥增長。早在5月份,有些Bolg作者依據長期觀察所做的推論[1]-Skype目前在擴大用戶基礎方面遭遇成長瓶頸[2],似乎是既成的事實。

說來也巧,Skype成長開始趨緩,差不多就是在MSN Messenger 7.0在2005年4月正式推出的這個時間點。雖然這個新版的MSN Messenger的語音通訊表現還是比不上Skype,但是比起以前著實有長足的進步,筆者的一些朋友原本已經裝了Skype在用,試過MSN Messenger 7.0之後,就愈來愈少上Skype。

這是由於Skype的USP就是清晰的語音通訊,加上在聯絡人名單比人短的情勢下,MSN Messenger 7.0一提供堪用的語音通訊功能,部分的Skype用戶便會把Skype甩在一旁不用了,沒裝過Skype的MSN Messenger用戶,更不會有動機去接觸使用Skype,Skype還真是挨了微軟一記悶棍。

如果再加上另外兩個大角色-Yahoo! Messenger 7.0的公開測試,以及相關的市場行銷活動正熱烈展開中;本國使用者比較陌生的美國市場IM龍頭AOL,其強調多方通話新功能的下一代AIM公開測試,也在如火如荼進行中。Skype會不會來不及成長到足以跟這三家抗衡的規模,就被踩死呢?

睏了..... zzzZZZ


[1] 更詳細的資訊請看http://eurotelcoblog.blogspot.com/2005/05/slowing-skype-momentum-readers-may.htmlhttp://www.skypejournal.com/blog/archives/2005/05/is_the_growth_o.php

[2] 但是付費使用者的數量,例如SkypeOut的用戶數卻是穩健成長中,截至2005年7月已超過180萬。

星期三, 7月 27, 2005

Happy Birthday to SkypeOut


SkypeOut 一歲了


Skype在第一個收費服務SkypeOut推出滿週年紀念的今天,宣布兩件對用戶來說是好消息的事。

一是SkypeOut增加六個適用Global Rate的國家與地區,台灣是其中之一,因此撥打台灣市話每分鐘費率降低為0.017歐元,但打到行動電話的收費沒有任何更動,SIGH!

二是所謂的Free calls to toll-free phone numbers global beta ,讓用戶免費使用SkypeOut撥打到免付費電話[1],不過這項服務,目前只限於撥打到法國、波蘭、英國與美國四個國家特定碼開頭的電話號碼,Skype說會陸續加入世界其他國家跟地區。

個人以為第二件事比第一件事值得關注,因為以後使用者就可以從全球各地透過SkypeOut,打免費電話到其他國家去客訴或詢問,例如從台灣打到美國或香港去問我那常漏寄的BusinessWeek,或是打去E*TRADE問忘掉的帳號跟密碼。

這個若結合Google關鍵字廣告業務-讓使用者點選搜尋結果右側廣告主所附的免付費詢問電話後,用SkypeOut直接撥去該廠商詢問,是不是可以達到更有效的廣告行銷效果呢?

[1] 其實這是由受話方付費的電號號碼,在台灣就是080開頭的電話,企業常拿來當客服專線給顧客使用。

星期一, 7月 25, 2005

Market It !


常搭公車的人,對右邊這個打電話的『白手套大頭黃』,應該不會太陌生。

印象中,大概是從七月份開始,Yahoo! Messenger開始在公車的車體外廂廣告上,進行「全球免費網路電話 全面開放下載」的宣傳活動;Yahoo!奇摩的網站也不時出現下載最新版即時通訊軟體的廣告,而且還弄了個「週週抽大獎」的活動。除了這些以外,一些報導Yahoo! Messenger新功能與應用的相關文章,還連續多日出現在某報的副刊版面上。

目前Yahoo! Messenger 7還只是Beta版,等到正式版釋出,我想會有更大的Campaign,MSN Messenger也不會光是坐著看戲,這樣一來2005下半年的台灣VoIM的戰場將會熱鬧非凡。

只是不知PChome-Skype準備好接招沒?

星期五, 7月 22, 2005

Skype Is Bigger Than Google!?



親愛的,我把Skype變大了---而且是好大ㄛ!

新聞媒體還真是不能輕信,數字本身不會騙人,但玩數字遊戲的人,不論有心還是無意,都常常會出錯,這則新聞其實是翻譯自這個國外報導,原本是在報導Skype要推出Video功能,變身為Videophone。

但有趣的是,裡頭說分析師預估Skype年營收約為6 ~10 Billion 美金,我第一眼看到,便開始心算:假設今年Skype一整年平均有2M的付費用戶 ,把6B除以2M得到3000,哇!每個付費用戶平均一年要貢獻將近十萬台幣,如果以目前提供的服務項目,有這樣的客戶實在太屌了,而且一口氣還有兩百萬個,更屌!

有個老外也注意到這事,但他從其他觀點看,與Google的年度營收做比較,哇!不得了,只用低標6B來看,Skype就已經比Google大上非常多了!

這篇報導末了,還有這麼一段回馬槍「投資對象包括Hotmail和網路廣告軟體商Overture的Draper表示,他和Zennstrom都不希望讓Skype上市[1],而出價低於10億美元的收購請求,Skype都不予考慮。」

年營收60億美元的快速成長公司,用10億美元就有機會買得到?我想蓋茲叔叔一定很有興趣。


[1] 這裡怪怪的,原文" he and Zennstrom would like to keep Skype a private company."

星期四, 7月 21, 2005

An Anti-Skype Backlash in Taiwan ?





中華電信之逆襲? 不過這真的不是挺重要,因為從全球市場的角度來看,誰才是左邊的大傢伙,恐怕很難說。等它八月正式推出後,再來說說吧。

比較有趣的是這個-

依據PChome online最近發佈的數據,台灣的Skype註冊用戶中有大概7.5%(15萬/200萬)的人買過SkypeOut的儲值點數,這比目前全球SkypeOut用戶數比例(1.6M/45M)的兩倍還高,這告訴我們什麼呢?是台灣人喜歡嘗鮮嗎?還是PChome online行銷做得好囉?抑或另有隱情?更好玩的是,幾乎一開始台灣區的比例就一直高過全球比例,而且差距逐漸擴大中。

星期三, 7月 20, 2005

A New War of Portal


即時通訊服務,一向都被Yahoo!、MSN與AOL等入口網站,視為跟電子郵件及搜尋服務一樣,都是用來建構及維繫用戶忠誠度的主要工具(A Key Loyalty Builder)。IM軟體除了原有常駐在使用者電腦桌面的特性外,現在隨著手持裝置(手機、PDA及各式小型無線連網設備等)的運算及螢幕顯示能力的強化,也開始大舉佔據手持裝置小小的液晶顯示幕-IM軟體幾乎是隨時隨地與使用者在一起。

因此入口網站業者不再只是把IM軟體,單純地視為免費即時通訊服務的提供媒介,而是開始把它視為另一項創造收入的來源,比如說三大IM服務提供商早已在IM軟體上進行線上廣告刊登業務,更重要的是原來入口網站首頁的各式服務,漸漸地整合到IM軟體上,例如提供新聞通知(News Alert)、線上音樂電台、整合電子郵件功能、線上小遊戲等,且這些服務有些是需要付費的。

近來IM軟體又陸續加入一些社群應用-繼AOL提供使用者透過AIM張貼網誌文章(Weblog)到Blog後,MSN Messenger 7.0及Yahoo! Messenger 7 Beta版也加入當紅Blog的服務(分別是 MSN Space與 Yahoo! 360);未來另一個大應用將會是線上音樂服務與IM軟體的整合,讓使用者可以透過IM軟體購買下載、聆聽、並與好友名單上的聯絡人分享,Yahoo!及Microsoft都已公開釋出類似的訊息[1]

IM軟體相繼把聲音及影像通訊功能整合進去之後,可以預見入口網站業者,將會把愈來愈多的電子商務、線上服務及數位內容,藉由具有強烈Lock-in及Network Effect 的IM軟體來提供;換句話說IM軟體已開始取代瀏覽器的部分功能,IM的戰爭也從原先的即時通訊標準之爭[2],邁入下一波Internet服務入口及應用平台的戰爭。

那麼,Skype只能或只想做最右邊觀戰的角色嗎 ?

[1] http://news.com.com/Can+IM+morph+into+instant+music/2100-1032_3-5376479.html
[2] Steven Fan, ”THE LONG BATTLE FOR AN INSTANT MESSAGING STANDARD”, Stanford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Case, February 28, 2005.

VoIM



IM+VoIP=VoIM ?

三大IM服務提供商(Microsoft、Yahoo!、AOL)雖然早已在其IM軟體上提供了語音通訊的功能,但這幾年來,大部分的應用都是集中在PC-to-Phone上。作法都是結合其他業者的IP語音網路,IM服務提供商本身不去建置及維運該服務所需的網路與伺服器等基礎設施[1],說穿了就是合作銷售電話預付儲值卡,藉著龐大的會員基礎,做銷售通路的角色;在PC-to-PC的VoIM(Voice over IM)這方面,也未著墨太多,只把它當成一項小小的附加功能。

以Microsoft為例,在2003年7月正式推出MSN Messenger 6.0時,對此版新功能的描述中,語音還得跟視訊功能合起來,才能當成一項特色擺在第五順序做介紹,遠不如表情符號(Emoticons)單獨成一個特色擺在第一順位,以及IM背景圖案(Background Images) 與個人照片顯示(Personal Display Pictures) 一塊置於第二順位做介紹[2]

三大IM服務提供商的轉變

不過在2004年VoIP的熱潮開始蔓延,特別是Skype以VoIM之姿快速崛起之後,這三家IM服務的市場龍頭,對將語音通訊這項功能整合到IM軟體這件事上,有了180度的轉變。

首先是Microsoft於2004年12月,進行MSN Messenger 7.0 Beta版公開測試時,所主推的新功能是MSN Space(Web Blogging,網路部落格)與照片分享[3],但是到了2005年4月7日推出正式版,卻特別強調針對視訊及語音溝通的功能做了強化,還分別把它們置於功能特色介紹的前兩項[4]

緊接著AOL於同月25日,宣佈進行全新版本 IM軟體的公開測試(AIM Triton Beta Test),在列出的三項主要新功能中,有一項是多方通話的功能[5] (Multi-Party Voice Chat)。

不到一個月之後,Yahoo也在5月18日,宣布新版Yahoo! Messenger 7的公開測試正式開始。毫無意外地,PC-to-PC(或者說IM-to-IM)的語音通訊功能再度成為其新功能特色主打[6]

IM與VoIP整合的新浪潮

三大IM服務提供商,原本是彼此緊盯對方的產品發展,以及相關的市場策略,來做出對應的IM服務及軟體功能調整,但Skype目前獲致的初步成功-在已被這三大IM軟體瓜分得差不多的市場上,在極短的時間內建立了大量的使用者基礎,讓這場打了將近6年的IM之爭[7],突然間多了另一個具份量的對手。

以Microsoft為例,在推出MSN Messenger 7.0之前還特別對Skype的使用狀況做過調查跟研究[8]-發現大部分的Skype的使用者都是使用Skype-to-Skype的語音通訊功能(PC-to-PC)居多,會使用需付費的SkypeOut服務的用戶不到1/10,因此Microsoft遂先加強MSN Messenger 的PC-to-PC的語音通訊功能,至於是否要自行建構界接傳統電話網路(PSTN Termination)的服務,以提供更佳的PC-to-Phone功能,尚在持續觀察與研究。

但這個觀察與研究或許不會持續太久,因為Yahoo!繼2005年5月宣布公開測試新版的Yahoo! Messeneger 7中,強化了PC-to-PC的語音通訊功能後,經過還不到一個月,DialPad於2005年6月14日證實已被Yahoo購併的消息[9]。由於DailPad是一家提供在IP網路進行撥打傳統電話 (PSTN Calling) 服務的公司,此舉將使Yahoo! Messenger可以迅速添加PC-to-Phone的服務[10]

Yahoo對於進入VoIP的市場的動作接連不斷-僅時隔一天,Xten公司於6月15日宣佈與Yahoo達成授權協議:目前處於公開測試階段的Yahoo! Messenger,將採用該公司的 Softphone eyeBeam SDK ( Software Development Kit)來強化 PC-to-PC的網路電話功能[11]

VoIM把VoIP加速推向主流市場

由於Skype出奇的成功,讓三大IM服務商驚覺到來自於IM結合VoIP異軍突起的競爭壓力,而從前面所描述的事件發展,都再再顯示出他們最近的IM服務經營策略調整,幾乎都是針對此方面而來。而且他們向來僅盯對手發展策略造成的骨牌效應,很有可能導致VoIM的浪潮快速席捲整個IM及VoIP市場。

就拿Yahoo! 購併Dialpad這件事來說,此舉動很可能促使其競爭對手如Microsoft與AOL,甚至是Google採取類似的購併行動,以求在最短的時間內,提供龐大的IM用戶更完整的網路電話服務(PC-to-PC、PC-to-Phone、Phone-to-PC及Phone-to-Phone),提供給使用者一個All-in-One的通訊工具[12]

像Yahoo這樣的公司挾著龐大資源與全球皆知的品牌知名度積極投入,將加速VoIP進軍主流市場[13]。一旦三大IM服務提供商,當然Skype也會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

VoIM與VoIP的V還不只是Voice,也包含了Video。雖然視訊所需的頻寬遠遠高於語音,但隨著寬頻上網滲透率不斷增加,「價格/頻寬」持續下滑,再加上視訊壓縮技術的精進,網路視訊會議將不再是金字塔頂端的應用,而影音同步的視訊聊天(Video Chat)也將從聊備一格的功能,躍升為IM服務的重頭戲。

[1] AOL 2005年4月開始跨入網路電話經營,是從ISP的角色出發,把VoIP當成寬頻上網的加值服務。
[2] http://www.microsoft.com/presspass/press/2003/jul03/07-16FastCashFridaysPR.mspx
[3] http://www.microsoft.com/presspass/press/2004/dec04/12-01MSNWave10PR.mspx
[4] http://www.microsoft.com/presspass/press/2005/apr05/04-07GlobalMessengerSpacesPR.mspx
[5] http://beta.aol.com/projects/tritonbeta/index.html
[6] http://docs.yahoo.com/docs/pr/release1239.html
[7] Steven Fan, ”THE LONG BATTLE FOR AN INSTANT MESSAGING STANDARD”, Stanford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Case, February 28, 2005
[8] http://www.internetnews.com/xSP/article.php/3495886
[9] http://www.dialpad.com/yhdp.html
[10] http://www.lightreading.com/document.asp?doc_id=75746&site=lightreading&WT.svl=news1_1
[11] http://biz.yahoo.com/prnews/050615/to201.html?.v=5
[12] http://www.forbes.com/finance/2005/06/17/yahoo-sbc-comcast-cx_mr_0616intrepidinvestor_inl.html
[13] http://www.eweek.com/article2/0,1759,1828885,00.asp

星期二, 7月 19, 2005

Microsoft and Unocal







照理說微軟跟優尼科八竿子打不到。

不過要是微軟願意,倒是有能力可以幫美國政府解套,因為微軟實在是口袋深深,深幾許。依目前中海油的出價,微軟的現金可以買下兩個優尼科。 右邊是美國企業口袋深度排行榜

Lock-In



Lock-In效果到底有多強呢?上頭這張圖表或許做了些許回答:

Microsoft與Yahoo歷經數年的努力,投注了大量的資源在推廣其即時通訊服務,雖然在佔有率方面頗有所斬獲,但AOL的IM服務在美國市場依舊持續居於領先地位,但仗還有得打

幹嘛!學微軟



想不到第一篇跟Skype有關的胡言亂語竟是這個

PChome online最近的IM軟體使用新政策被揭露了,個人以為要員工刪除其他IM軟體實屬多此一舉,以Skype優異的Firewall and NAT Traversal能力,只要把防火牆設成只能上網頁跟收發email,其他的通通封起來,自然而然只剩下Skype會通,因為基於資訊安全考量把防火牆的Policy設嚴格,倒也說的過去。

不過這樣一來Skype的能力也會受到限制…

說真格的,PChome online要把競爭對手的IM軟體都留在員工的電腦裡,這樣才知道別人的東西好在哪,比較弱的地方又是哪,請大家多思考PChome online應該如何結合Skype的能力跟特性,推出相關服務,Portal site+IM的玩法,如果還不清楚,先看看對手怎麼做,創新有時不就來自於高於原創者者一等的模仿嗎?

至於想要透過員工的使用推廣Skype,把桌上的電話分機通通收起來先,對內對外的電話聯繫,都透過Skype2Skype或SkypeOut,當然SkypeOut Credit公司要負責買來儲值(啊不然,在辦公室用傳統話機撥外線的帳單是要員工付嗎?)。不過敝人可沒要PChome online把傳統電話外線給撤掉,因為SkypeIn還沒有台灣的號碼可配(這要看電總正式何時開放網路電話門號),只好先把外線留著,讓外頭的人打進來,然後再透過一些裝置轉到Skype。

對了,要是PChome online說不曉得怎麼把市話依照原先的分機設定,轉到對應的Skype使用者,那還推啥Sk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