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7月 20, 2005

VoIM



IM+VoIP=VoIM ?

三大IM服務提供商(Microsoft、Yahoo!、AOL)雖然早已在其IM軟體上提供了語音通訊的功能,但這幾年來,大部分的應用都是集中在PC-to-Phone上。作法都是結合其他業者的IP語音網路,IM服務提供商本身不去建置及維運該服務所需的網路與伺服器等基礎設施[1],說穿了就是合作銷售電話預付儲值卡,藉著龐大的會員基礎,做銷售通路的角色;在PC-to-PC的VoIM(Voice over IM)這方面,也未著墨太多,只把它當成一項小小的附加功能。

以Microsoft為例,在2003年7月正式推出MSN Messenger 6.0時,對此版新功能的描述中,語音還得跟視訊功能合起來,才能當成一項特色擺在第五順序做介紹,遠不如表情符號(Emoticons)單獨成一個特色擺在第一順位,以及IM背景圖案(Background Images) 與個人照片顯示(Personal Display Pictures) 一塊置於第二順位做介紹[2]

三大IM服務提供商的轉變

不過在2004年VoIP的熱潮開始蔓延,特別是Skype以VoIM之姿快速崛起之後,這三家IM服務的市場龍頭,對將語音通訊這項功能整合到IM軟體這件事上,有了180度的轉變。

首先是Microsoft於2004年12月,進行MSN Messenger 7.0 Beta版公開測試時,所主推的新功能是MSN Space(Web Blogging,網路部落格)與照片分享[3],但是到了2005年4月7日推出正式版,卻特別強調針對視訊及語音溝通的功能做了強化,還分別把它們置於功能特色介紹的前兩項[4]

緊接著AOL於同月25日,宣佈進行全新版本 IM軟體的公開測試(AIM Triton Beta Test),在列出的三項主要新功能中,有一項是多方通話的功能[5] (Multi-Party Voice Chat)。

不到一個月之後,Yahoo也在5月18日,宣布新版Yahoo! Messenger 7的公開測試正式開始。毫無意外地,PC-to-PC(或者說IM-to-IM)的語音通訊功能再度成為其新功能特色主打[6]

IM與VoIP整合的新浪潮

三大IM服務提供商,原本是彼此緊盯對方的產品發展,以及相關的市場策略,來做出對應的IM服務及軟體功能調整,但Skype目前獲致的初步成功-在已被這三大IM軟體瓜分得差不多的市場上,在極短的時間內建立了大量的使用者基礎,讓這場打了將近6年的IM之爭[7],突然間多了另一個具份量的對手。

以Microsoft為例,在推出MSN Messenger 7.0之前還特別對Skype的使用狀況做過調查跟研究[8]-發現大部分的Skype的使用者都是使用Skype-to-Skype的語音通訊功能(PC-to-PC)居多,會使用需付費的SkypeOut服務的用戶不到1/10,因此Microsoft遂先加強MSN Messenger 的PC-to-PC的語音通訊功能,至於是否要自行建構界接傳統電話網路(PSTN Termination)的服務,以提供更佳的PC-to-Phone功能,尚在持續觀察與研究。

但這個觀察與研究或許不會持續太久,因為Yahoo!繼2005年5月宣布公開測試新版的Yahoo! Messeneger 7中,強化了PC-to-PC的語音通訊功能後,經過還不到一個月,DialPad於2005年6月14日證實已被Yahoo購併的消息[9]。由於DailPad是一家提供在IP網路進行撥打傳統電話 (PSTN Calling) 服務的公司,此舉將使Yahoo! Messenger可以迅速添加PC-to-Phone的服務[10]

Yahoo對於進入VoIP的市場的動作接連不斷-僅時隔一天,Xten公司於6月15日宣佈與Yahoo達成授權協議:目前處於公開測試階段的Yahoo! Messenger,將採用該公司的 Softphone eyeBeam SDK ( Software Development Kit)來強化 PC-to-PC的網路電話功能[11]

VoIM把VoIP加速推向主流市場

由於Skype出奇的成功,讓三大IM服務商驚覺到來自於IM結合VoIP異軍突起的競爭壓力,而從前面所描述的事件發展,都再再顯示出他們最近的IM服務經營策略調整,幾乎都是針對此方面而來。而且他們向來僅盯對手發展策略造成的骨牌效應,很有可能導致VoIM的浪潮快速席捲整個IM及VoIP市場。

就拿Yahoo! 購併Dialpad這件事來說,此舉動很可能促使其競爭對手如Microsoft與AOL,甚至是Google採取類似的購併行動,以求在最短的時間內,提供龐大的IM用戶更完整的網路電話服務(PC-to-PC、PC-to-Phone、Phone-to-PC及Phone-to-Phone),提供給使用者一個All-in-One的通訊工具[12]

像Yahoo這樣的公司挾著龐大資源與全球皆知的品牌知名度積極投入,將加速VoIP進軍主流市場[13]。一旦三大IM服務提供商,當然Skype也會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

VoIM與VoIP的V還不只是Voice,也包含了Video。雖然視訊所需的頻寬遠遠高於語音,但隨著寬頻上網滲透率不斷增加,「價格/頻寬」持續下滑,再加上視訊壓縮技術的精進,網路視訊會議將不再是金字塔頂端的應用,而影音同步的視訊聊天(Video Chat)也將從聊備一格的功能,躍升為IM服務的重頭戲。

[1] AOL 2005年4月開始跨入網路電話經營,是從ISP的角色出發,把VoIP當成寬頻上網的加值服務。
[2] http://www.microsoft.com/presspass/press/2003/jul03/07-16FastCashFridaysPR.mspx
[3] http://www.microsoft.com/presspass/press/2004/dec04/12-01MSNWave10PR.mspx
[4] http://www.microsoft.com/presspass/press/2005/apr05/04-07GlobalMessengerSpacesPR.mspx
[5] http://beta.aol.com/projects/tritonbeta/index.html
[6] http://docs.yahoo.com/docs/pr/release1239.html
[7] Steven Fan, ”THE LONG BATTLE FOR AN INSTANT MESSAGING STANDARD”, Stanford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Case, February 28, 2005
[8] http://www.internetnews.com/xSP/article.php/3495886
[9] http://www.dialpad.com/yhdp.html
[10] http://www.lightreading.com/document.asp?doc_id=75746&site=lightreading&WT.svl=news1_1
[11] http://biz.yahoo.com/prnews/050615/to201.html?.v=5
[12] http://www.forbes.com/finance/2005/06/17/yahoo-sbc-comcast-cx_mr_0616intrepidinvestor_inl.html
[13] http://www.eweek.com/article2/0,1759,1828885,00.asp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