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8月 04, 2005

WiFi 是 Skype 的救星?(上)


老實說,想要瞎扯有關Skype與WiFi間的兩三事,這個念頭已經拖了一兩個禮拜了,只是最近有點懶,加上有幾天晚上都在看哈利波特6,遂一直延宕到現在。

自古有救星之前,一定先得有苦難,或者是加害者,那麼Skype遇到了啥?

不論從通話分鐘總數或下載總數的變化來看,Skype的成長最近的確有趨緩態勢,另外若有去注意Skype主視窗底下的「上線人數」,也會發現自從最高同時上線人數,於2005年5月18日突破3百萬人後,又經過這麼兩三個月,似乎沒啥增長。早在5月份,有些Bolg作者依據長期觀察所做的推論[1]-Skype目前在擴大用戶基礎方面遭遇成長瓶頸[2],似乎是既成的事實。

說來也巧,Skype成長開始趨緩,差不多就是在MSN Messenger 7.0在2005年4月正式推出的這個時間點。雖然這個新版的MSN Messenger的語音通訊表現還是比不上Skype,但是比起以前著實有長足的進步,筆者的一些朋友原本已經裝了Skype在用,試過MSN Messenger 7.0之後,就愈來愈少上Skype。

這是由於Skype的USP就是清晰的語音通訊,加上在聯絡人名單比人短的情勢下,MSN Messenger 7.0一提供堪用的語音通訊功能,部分的Skype用戶便會把Skype甩在一旁不用了,沒裝過Skype的MSN Messenger用戶,更不會有動機去接觸使用Skype,Skype還真是挨了微軟一記悶棍。

如果再加上另外兩個大角色-Yahoo! Messenger 7.0的公開測試,以及相關的市場行銷活動正熱烈展開中;本國使用者比較陌生的美國市場IM龍頭AOL,其強調多方通話新功能的下一代AIM公開測試,也在如火如荼進行中。Skype會不會來不及成長到足以跟這三家抗衡的規模,就被踩死呢?

睏了..... zzzZZZ


[1] 更詳細的資訊請看http://eurotelcoblog.blogspot.com/2005/05/slowing-skype-momentum-readers-may.htmlhttp://www.skypejournal.com/blog/archives/2005/05/is_the_growth_o.php

[2] 但是付費使用者的數量,例如SkypeOut的用戶數卻是穩健成長中,截至2005年7月已超過180萬。

2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不是意見, 是想請教一個困擾我一陣子的問題.

我知道 skype 是用 p to p 技術開發的, 但不了解為何 skype 就可以有比別人更好的通話品質, 就如您文中說 MSN 提供的也只是堪用而已.

這其中關鍵究竟為何? 另外, 用公眾網路就不免 delay 的問題, p to p 也不可能確保封包不會 delay, 那又如何確保 QoS?

Thanks

gruk 提到...

由於寬頻上網再加上骨幹也不斷擴充,目前Internet的Delay情形,比起1990年代VoIP剛出來時,已經改善不少,足以用來提供電話品質的語音。

Skype語音品質比之前的MSN 及 Yahoo Messenger好,有很大一部份要歸功於GIPS的 Codec;另外skype崛起前,近兩三年IM的競爭重點並不是在語音,所以這幾家大IM服務商沒有努力欲改善這方面的品質。

除了Codec的因素,從前IM傳遞任何訊息(包含語音),都需要是透過中央伺服器做Relay 傳送。新版的Yahoo messenger 7.0及MSN Messenger 7.0之後的版本,如果以他們自己所說支援SIP的方式,語音封包可能都是p2p對傳了,只有一開始的call setup 還有最後的 call termination還會經過中央伺服器。

更有甚者,MSN messenger及Google Talk都已採用GIPS 的 Codec,這個技術號稱掉30%的封包,還是可以把語音還原回來。

所以最新的MSN Messenger 7.5、Google Talk、Yahoo messenger 7與Skype在語音品質,經過我用人耳測試的結果,幾乎沒啥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