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3月 23, 2006

Switching Cost and Lock-in Effect of IM

(本篇其實是上集,與其續篇VoIMA New War of Portal,都是在去年六七月時完成的,都是敝人至今還未完成的論文中之部分章節,在當時本篇並沒有放上來。)

IMSwitching CostLock-in效果到底如何,可以從使用者的「意願」及「負擔能力」兩方面討論之。

使用者的負擔能力

首先從下列幾點來說明使用者的負擔能力:

l 取得成本:消費性市場的IM軟體,幾乎都是免費的,且IM軟體的安裝檔大都在5~10MB之間,透過不同速率的寬頻上網,大約幾十秒鐘到數分鐘之間便可以完成下載。

l 安裝成本:IM軟體大都是採取用滑鼠點兩下,然後一直按「下一步」的安裝步驟,以及使用電子郵件或自取使用者名稱作為的簡便的註冊程序,讓使用者很輕易地幾分鐘內便可以完成軟體的安裝及使用者註冊。

l 執行成本:由於個人電腦的運算能力愈來愈強大,以及所搭配的硬碟空間動輒數十GB,所以就目前一般等級的PC的來說,要在同一部電腦上同時安裝並執行兩個以上的IM軟體,對整體效能並不會有很大的影響。

l 學習成本:IM軟體的使用者介面設計及使用方法的差異並不大,使用者依照舊IM的使用經驗及習慣,很快便可以適應新IM輕易地上手。

從以上幾點可以得知,IM軟體並不像作業系統(OS) 會有排他性-一台PC上同時間只能執行一套作業系統[1],一般使用者基於上述幾項成本考量,也不會在同一台PC上安裝兩套以上的作業系統;但IM軟體恰恰相反,也就是說使用者是有能力「負擔」得起同時在PC上安裝及使用兩個以上的IM軟體。

使用者的意願

至於使用者的「意願」,可以從IM軟體的功能,也就是提供給使用者的效用來看。如果另一個IM服務可以提供比原有IM更佳,或是對使用者來說很需要的但原IM沒有的功能,那麼使用者便會有意願安裝使用這個新IM服務的軟體。倘若使用者認為的重要功能,原有IM服務中所能提供的,都可以被新IM服務所取代的話,使用者甚至捨棄會原有的IM軟體不用,完全移轉到新IM服務的Network上。

簡單來說,IM的最原始功能由兩部分所組成:第一部份是藉著提供聯絡人名單(Contact List)上其他使用者的上線狀態(Presence);然後讓使用者可以透過文字訊息(Text Chat)傳遞的方式,與名單上的其他使用者進行即時通訊,則是第二部分。然而,基本上不同的IM軟體之間,並無法互通訊息及共用聯絡人名單的,也就是說每個IM Network是彼此不通且不相容的[2]而後各家IM服務提供商,又發展出其他的附加功能:如檔案傳輸(File Transfer)、語音及視訊聊天(Audio and Video Chat)、線上小遊戲等,而這些功能在不同IM間也都是無法互通的。

主要的幾家市占率較大的IM 軟體(AIM, ICQ, MSN Messenger, Yahoo! Messenger),都有提供前述這些作用類似且效能也差不多的功能,如此一來這些IM軟體所帶來的效用都差不多,使用者是沒有意願在PC上額外多裝設另一個IM軟體。

但有一種例外的情況是-倘若使用者的親友們各自分散在不同的IM Network上,為了能夠跟所有親友們透過即時通訊的方式聯絡,使用者便有意願同時在安裝執行及使用兩套以上的IM軟體。AOL2004所做的一份美國IM市調報告(America Online Inc.'s Second Annual Instant Messaging Trends Survey[3])中就提到,有61%IM使用者會使用兩種以上的IM軟體。

Switching Cost

從前面的分析可以知道,使用者是有能力負擔使用兩個以上的IM軟體,關鍵在於使用者有無意願去安裝與使用另一個IM軟體,而這個意願是來自於另一個IM是否能夠提供原有IM無法提供的功能,而提供聯絡人名單及其上線狀態這個原始功能組成要素的第一部份,成為影響使用者意願的重大因素。

因為對IM這種的服務來說,由於每個IM Network到目前為止,基本上是無法互通的,因此對其使用者最大的轉移成本(Switching Cost)是前述的聯絡人名單,也就是一般所謂的好友名單(Buddy List)無法在不同的IM Network間互相移轉。

對一名使用者來說,更換新的IM,不只是換一個軟體使用而已,還必須在新的IM上重建原有的聯絡人名單。這意味著這名使用者,得像搬新家或換電話號碼一樣,要一一去通知這些名單上這些親朋好友,告知眾人自己在這個新IM Network上的辨識身份-ID

更多時候如果親友中有些人未曾使用過這個軟體,還必須一併說明並且請求他們下載、安裝及使用這個IM軟體,當然他們也必須於透過註冊程序,以便取得新的IM Network上的ID。等於把包含該使用者在內的所有聯絡人,通通轉換到新的溝通網路或說是平台 (Communication Network or Platform)上,這樣繁瑣的程序絕非易事。

Lock-In

換句話說,由於IM作為一種個人通訊溝通工具,便具有一般溝通工具的社會網絡(Social Network)的特性,因此更換IM在某種程度上,相當於重新構建電腦世界及網際網路中的聯絡網絡,這種Switching Cost使得IM軟體具有很大的Lock-In效果。

這樣的Lock-In效果導致先進入市場的IM 服務提供者,擁有所謂的先占優勢(First-Mover Advantage)-愈早建立起廣大的使用者數(Subscriber Base),等於構築出愈高的進入門檻,其他競爭者便愈難進入這個市場。這點可從以下這份美國IM使用情況的調查報告[4]中得到印證-雖然MicrosoftYahoo歷經數年的努力,投注了大量的資源在推廣其即時通訊服務,雖然在佔有率方面頗有所斬獲,但 AOLIM服務在美國市場依舊持續居於領先地位:



Used by % of individuals who did IM


AOL IM*


37%


Yahoo!


33%


AIM **


31%


MSN


25%


ICQ


6%


PalTalk


1%


Trillian


1%









*AOL Instant Message (the proprietary service to AOL subscribers)

**Free AOL Instant Messenger service

綜合以上討論,可以知道由於IM軟體(或說是即時通訊服務)具有很大的Lock-In效果,想要以新進者姿態取得一席之地,可以說是困難重重。可行的作法,是做出區隔定位-一是地域性的市場區隔;二是功能性的市場區隔。

地域性的市場區隔

所謂地域性的市場區隔,就是在即時通訊服務還不盛行,或是該市場尚未被獨佔或寡占的國家或地區,趁著使用者的單一IM好友名單還不長,以致Switching CostLock-In效果還不大的時機,推出IM軟體。因為IM的聯絡人名單,其實就是使用者現實生活中人際網絡的一部份,對一般人來說,親友同事大部分還是侷限於某個地域中。

以中國為例,當地的IM市場,因為前述的三大IM服務提供商進入的時間,比本土業者起步來得晚,因此目前中國大陸最盛行的即時通訊軟體,並非這三家公司的產品,而是中國業者騰訊於19992月推出的QQ[5]。根據上海艾瑞市場諮詢有限公司(Shanghai iResearch Co., Ltd.)20052月所出版的「2004年中國即時通訊研究報告(2004 China Instant Messenger Research Report)」的調查,可以看出目前騰訊的QQ在中國還保有壓倒性的領先優勢:


功能性的市場區隔

從前面的分析得知,由於使用者是有能力負擔得起同時在PC上使用兩套以上的IM軟體,而功能或者說是帶給使用者的效用,遂成為影響使用者是否同時採用另一套IM軟體的最大因素。

而從功能性出發的市場區隔,並不是(至少一開始)要取代掉原有的IM軟體,而是補原來IM軟體功能上的不足或是薄弱之處。換句話說,新IM軟體必須將自己定位成-要讓使用者在進行某特定類型的個人通訊功能時,便會想要啟動執行新IM軟體,然後藉由Network Effect逐漸拓大使用者基礎(Subscriber Base)

由於免費的IM服務從1996ICQ面世以來,業已歷經將近10年的發展,在全球網際網路盛行的地區裡,即時通訊的消費性市場,其總使用者數已經非常龐大,且每個地區幾乎都已被少數幾家服務提供商所瓜分了。要以地域性的市場區隔切入,似乎已沒有發展的空間;功能性的市場區隔遂成為比較可行的作法。

Skype的區隔定位

Skype雖然也是個類即時通訊(IM-like)的軟體,但打從一開始,在2003829日首度公開釋出時(Skype for Windows Beta 0.90.0.5),便以清晰的語音的品質及P2P的通訊技術,將自己定位成「P2P Telephony[6],而不說自己是IM。顯然Skype是以前述「功能性的市場區隔」,來進入即時通訊服務的市場。

Skype剛推出時,雖然MSN messengerYahoo! MessengerAOLIM軟體都已具有語音通訊的功能,使用者只要在PC上安裝好麥克風及喇叭(或耳機)兩個硬體設備,便可透過語音聊天的方式,與好友名單上的聯絡人做溝通,但實際上效能不佳-使用者僅能進行一對一語音通訊,最被人詬病的是聲音常常不夠清晰、會延遲及斷斷續續。

Microsoft 的負責MSN全球事業部門的一位高階主管 (Phil Holden, director of MSN global business and product management),根據Microsoft的研究調查結果,在MSN Messenger 7.0正式發表時,對媒體透露的一段話[7]

"People tend to do a regular text conversation over IM, be it MSN Messenger, Yahoo! or AOL and then they flip over to Skype to do a PC to PC audio conversation"

正好可以為Skype以功能性市場區隔,成功地打入即時通訊市場做了最佳註解。




[1] 當然如果透過所謂的Virtual Machine軟體作中介,是可以在原有的OS上再執行另一套OS

[2] 目前市面有些比較小的IM服務提供商透過反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解析市場上主流IM軟體的通訊協定,發展出可以與這些大IM Network互連且文字訊息可以互通的即時通訊客戶端(IM Client)軟體,例如使用Cerulean Studiose公司的Trillian,便可以在不安裝其他IM Client的情況下,與AIM, ICQ, MSN Messenger, Yahoo! MessengerIM Network互連,並與這些IM軟體的使用者互通即時訊息。

[3]http://media.aoltimewarner.com/media/newmedia/cb_press_view.cfm?release_num=55254160

[4]資料來源:comScore Media Metrix data : IM applications used by individuals who did IM during July 2004

[5]http://www.tencent.com/about/mo_dt.shtml?/about/2000/19990210_e.shtml

[6]http://www.skype.com/company/news/2003/skypebeta_launched.html

[7]http://www.internetnews.com/xSP/article.php/3495886

星期六, 11月 26, 2005

WiFi 是 Skype的救星?(下)


Skype在研發專用的WiFi機的同時,也不忘先把未來的通路跟使用環境先搞定。例如,由於有些公眾無線區域網路(Public WiFi)經營者的Hotspot設定,會限制無線上網設備的TCP的連線數目,使得P2PSkype無用武之地,於是Skype搞了一個『Skype Friendly』的WiFi Program,希望有愈來愈多的Hotspot環境適合Skype 使用。

此外從2005年開始, Skype更進一步積極與世界各地包含WiFi Operators/ Aggregators的在內的WiFi服務供應商 (WiFi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sWISP)合作:

(1)Broadreach Networks 3月合作,讓使用者可以免費透過遍布全英350HotSpots使用Skype

(2)7月分別與BoingoThe Cloud兩家WISP合作推出 Skype Zones的服務,讓使用者以遠低於一般Public WiFi上網費率的價錢,透過這兩家WISP直接擁有或其合作伙伴營運的HotSpots,使用WiFi+Skype講網路電話。Boingo可以掌握的HotSpots在全球各地超過20,000個,The Cloud在英國、瑞典及德國等地擁有約6,000個。

(3)分別在5月及10月宣布與FiberlinkGoRemote合作,搭配這兩家公司的安全上網軟體及服務,提供企業客戶中的行動工作者網路電話服務。

這些合作案初步來看,是挺有機會達到『魚幫水,水幫魚』的雙贏局面:對WISP來說,不外乎都是希望藉由Skype帶動 VoIP over WiFi這種Killer Application的風潮,進而增加Public WiFi的使用;至於對Skype來說,從這些合作關係,不見得有直接而實質的財務利益,但卻可以增加Skype的擴散層面與速度。

不過,Skype的佈局不止於此,因為上述這些合作者及其延伸出去的經銷通路,未來將會是WiFi Phone 這類Skype 專屬手持裝置的行銷及販售通路。因此WSP、販售WiFi上網點數卡及手持裝置的通路與Skype WiFi Phone製造商,若對比於行動電話服務營運商、代辦門號及手機販售通路商與手機製造業者這三者,似乎類似的共生體系(Ecosystem)正在形成中。

在上述這個Ecosystem中,與行動電話服務的體系相較, SkypeMobile Operator所扮演的角色並不全然相同,這是因為Decoupling-語音服務(Skype)與實體網路(WiFi Network)的維運是分開的-,Skype 反而有點像既不擁有頻譜也不維運行動電話實體網路的MVNO(Moblie Virtual Network Opeartor);若Skype繼續成長下去,成為VoIP de facto standard 之一,這時Skype所扮演卻像是GSM/CDMA2000/WCDMA這類語音通訊標準的角色。

其實,就算在Public WiFi不普及的地區,由於一般的WiFi AP的價錢已經降到零售每個約30~50美元,Skype WiFi Phone還是有其利基市場:

(1) 有許多企業都已架設Private WiFi Network,若再加上Skype WiFi Phone,很容易即可規劃出公司自己的無線語音通訊網,用以取代walkie-talkie或減少公司內部通訊的行動電話費用。

(2) 家庭寬頻普及率高的地區,很多家用戶都已有申用Flat Rate的寬頻上網,若再裝設一個無線AP,使用者在住家就可以拿著Skype WiFi Phone連上Internet,當成行動電話講,尤其像台灣這種行動電話打網外(包括市話)費率居高不下(一般時段可達每分鐘台幣9塊錢)的地區,SkypeOut打行動每分鐘一律台幣3塊多的相對低價,打市話更是每分鐘不到台幣0.7元,對在家裡也習慣拿著手機講電話的高話務使用者,極具吸引力。

智邦117日所發表明年一月要正式量產的Skype WiFi Phone為例,其售價為150美元,未來更會壓到100美元左右,這種價位若再加上有座充功能的口袋型無線AP,讓使用者就算出門到一個只提供有線上網的地方(如旅館),把這個無線AP連上有線的網路,還是可以無線的方式使用Skype。這樣的搭配針對上述的利基市場,透過一般的3C通路直接賣給消費者,將是Skype WiFi Phone除了與WISP相關業者合作搭售外的另一個切入點。

星期四, 9月 01, 2005

Skype Is Selling Ringtones


之前才說Skype得加緊腳步,它就在台灣的8月份的最後一個颱風夜,釋出Skype for Windows 1.4 Beta 版。這個版本有主要有兩個新功能:Call Forwarding以及Personalise Skype

Call forwarding就是類似於指定轉接,當Skype用戶不在線上的時候,可以指定打進來的電話(Skype2SkypePSTN2SkypeIn皆可),轉到另一個Skype ID、市話或行動電話。目前這個版本,前述三樣轉接方式加起來,最多可以設定三組,又根據個人測試的結果,似乎是依序而非同時響鈴。缺點是無法根據發話方是誰,設定是否轉接及轉接到哪,也就是說全部的來電都套用同樣設定。

Call Forwarding本身不收費,但轉接到市話或手機,受話方要自己付SkypeOut的費用,所以此項功能明顯是用來增加SkypeOut 點數的消費。比較值得期待的是-將來這功能若改進為『用戶忙線時可以轉接到其他Skype ID,且設定的個數可以更多』,那麼Call Center或公司代表號的應用就會出現。

至於Personalise Skype,基本上類似於MSN Messenger的付費訂做表情娃娃的服務,都是與Content Provider合作,提供個人化IM的服務。 目前Skype是與一家叫Qpass的公司合作,提供肖像圖片及各式鈴聲下載。

個人對於Skype開始賣Digital Content,是非常樂觀其成。但因為Skype截至目前的版本,鈴聲的設定都是給使用者自己聽的,以致於鈴聲下載後還是只有購買者自己聽得到,沒有辦法像行動電話營運商提供來電答鈴及Hold Tone(等候鈴聲)的服務。這種作法跟之前剛推出Voicemail,限制沒付買的這項服務人不能被有買的人留言一樣,如何會有Viral Marketing的效果。幸好,後來Skype 從善如流,更改為沒買的人不能留言給別人,但可以接受有買的人留言及聆聽留言。

不過Personalise Skype的定價實在太高了,一個圖片或鈴聲就要付1歐元,或許歐洲人所得水準高,會買單也不一定。除了價格之外,欠缺在地化內容也是個問題,所以據此推測,沒多久PChome OnlineTom.comLivedoor等這類入口網站合作伙伴,將會開始在Skype這個平台上提供類似的服務。

星期一, 8月 08, 2005

WiFi 是 Skype 的救星?(中)



三大IM服務商中,又以蓋茲叔叔所領導的Microsoft,最讓Skype寢食難安,原因不外乎:

A、口袋深度無人能敵

B、 後發先至(The Second Mover Advantage)的輝煌戰果,上個世紀末IE打垮Netscape就是一則血淋淋的歷史教訓;還有這幾年Pocket PC 海扁Palm,則是歷歷在目的現在進行式。

C、 個人電腦作業系統超級獨霸地位,開始漫延到個人隨身運算裝置-PDA 方面的OS標準之爭,Open Source Community眼中的邪惡總部Redmond以上述B點的絕招又下一城;Smartphone方面,目前神鞭系統(Symbian)雖然主宰市場,但能抵抗Remond大軍多久,大家都等著看。

以上三點,尤其是以C點最讓Skype如芒刺在背。

Skype目前主要還是一個PC-Based的應用軟體,以Microsoft過往在Windows這個大賣場上,推出自有品牌的應用軟體,利用整合自家OS功能的一些獨門密招,以及藉由許多檯面上『下』的『行銷』手段,搞掉許多Windows-based Application 獨立開發商的『優良記錄』[1]。再加上目前的Windows XP就已經支援SIP,明年要推出的新版作業系統Windows Vista(就是開發中以Longhorn為Codename的新傢伙-長角) ,難保Microsoft不會進一步把VoIM跟OS整合更緊密,這樣說好了,把老招數-新OS又內建的新功能,再拿出來一用,將會大大壓縮Skype在PC這個平台上可以揮灑的空間。

更糟糕的是,能夠作為Skype下一波成長動力來源的個人隨身運算裝置,如同前述,在PDA這方面的主流Pocket PC,還是Redmond的地盤;在Smartphone那端,獨大的Symbian,背後的大股東兼主導者Nokia,對於神鞭版Skype的發展,目前看來基本態度是冷淡以對。這也難怪,因為人家Nokia對於個人隨身運算裝置結合VoIP,有自家產品跟計畫

既然在別人的平台上發展,目前能夠從平台擁有者方面得到的Support非常少,未來又極可能會綁手綁腳,況且Skype作為一個Communication Platform的潛力非常大,那麼除了繼續在擁有大量使用者的各式裝置及平台上,發展不同版本的Skype外,直接來發展一些Skype機這類的專屬裝置,已經是勢在必行。

Skype很清楚Skype for Embedded Linux將會是發展其專屬裝置,用以抗衡其他平台擁有者這類大角色的最佳武器,這是由於目前嵌入式裝置系統的老大是Embededd Linux,而這個領域的資源,不論是研發人才、社群及廠商動能都很充沛;至於WiFi則是Skype在個人隨身運算裝置戰場的最佳盟友,因為WiFi乃至於未來的Wimax需要結合VoIP及個人通訊整合,來吸納消費者進而正面迎擊拿著3G 當盾牌的Mobile Operators,而Skype恰巧是這方面的殺手級應用。

就在幾天前Skype公布了一個消息:Skype WiFi Phone的原型機已經進開始進行內部測試使用

[1] 為一般人所熟知瀏覽器之爭是一例,年代比較久遠的知名戰事還有文書處理軟體之役。最近Microsoft把觸角伸向防毒及資訊安全領域,這兩三年買了好幾家Anti-Virus及Anti-Spyware的軟體公司。

星期四, 8月 04, 2005

WiFi 是 Skype 的救星?(上)


老實說,想要瞎扯有關Skype與WiFi間的兩三事,這個念頭已經拖了一兩個禮拜了,只是最近有點懶,加上有幾天晚上都在看哈利波特6,遂一直延宕到現在。

自古有救星之前,一定先得有苦難,或者是加害者,那麼Skype遇到了啥?

不論從通話分鐘總數或下載總數的變化來看,Skype的成長最近的確有趨緩態勢,另外若有去注意Skype主視窗底下的「上線人數」,也會發現自從最高同時上線人數,於2005年5月18日突破3百萬人後,又經過這麼兩三個月,似乎沒啥增長。早在5月份,有些Bolg作者依據長期觀察所做的推論[1]-Skype目前在擴大用戶基礎方面遭遇成長瓶頸[2],似乎是既成的事實。

說來也巧,Skype成長開始趨緩,差不多就是在MSN Messenger 7.0在2005年4月正式推出的這個時間點。雖然這個新版的MSN Messenger的語音通訊表現還是比不上Skype,但是比起以前著實有長足的進步,筆者的一些朋友原本已經裝了Skype在用,試過MSN Messenger 7.0之後,就愈來愈少上Skype。

這是由於Skype的USP就是清晰的語音通訊,加上在聯絡人名單比人短的情勢下,MSN Messenger 7.0一提供堪用的語音通訊功能,部分的Skype用戶便會把Skype甩在一旁不用了,沒裝過Skype的MSN Messenger用戶,更不會有動機去接觸使用Skype,Skype還真是挨了微軟一記悶棍。

如果再加上另外兩個大角色-Yahoo! Messenger 7.0的公開測試,以及相關的市場行銷活動正熱烈展開中;本國使用者比較陌生的美國市場IM龍頭AOL,其強調多方通話新功能的下一代AIM公開測試,也在如火如荼進行中。Skype會不會來不及成長到足以跟這三家抗衡的規模,就被踩死呢?

睏了..... zzzZZZ


[1] 更詳細的資訊請看http://eurotelcoblog.blogspot.com/2005/05/slowing-skype-momentum-readers-may.htmlhttp://www.skypejournal.com/blog/archives/2005/05/is_the_growth_o.php

[2] 但是付費使用者的數量,例如SkypeOut的用戶數卻是穩健成長中,截至2005年7月已超過180萬。

星期三, 7月 27, 2005

Happy Birthday to SkypeOut


SkypeOut 一歲了


Skype在第一個收費服務SkypeOut推出滿週年紀念的今天,宣布兩件對用戶來說是好消息的事。

一是SkypeOut增加六個適用Global Rate的國家與地區,台灣是其中之一,因此撥打台灣市話每分鐘費率降低為0.017歐元,但打到行動電話的收費沒有任何更動,SIGH!

二是所謂的Free calls to toll-free phone numbers global beta ,讓用戶免費使用SkypeOut撥打到免付費電話[1],不過這項服務,目前只限於撥打到法國、波蘭、英國與美國四個國家特定碼開頭的電話號碼,Skype說會陸續加入世界其他國家跟地區。

個人以為第二件事比第一件事值得關注,因為以後使用者就可以從全球各地透過SkypeOut,打免費電話到其他國家去客訴或詢問,例如從台灣打到美國或香港去問我那常漏寄的BusinessWeek,或是打去E*TRADE問忘掉的帳號跟密碼。

這個若結合Google關鍵字廣告業務-讓使用者點選搜尋結果右側廣告主所附的免付費詢問電話後,用SkypeOut直接撥去該廠商詢問,是不是可以達到更有效的廣告行銷效果呢?

[1] 其實這是由受話方付費的電號號碼,在台灣就是080開頭的電話,企業常拿來當客服專線給顧客使用。

星期一, 7月 25, 2005

Market It !


常搭公車的人,對右邊這個打電話的『白手套大頭黃』,應該不會太陌生。

印象中,大概是從七月份開始,Yahoo! Messenger開始在公車的車體外廂廣告上,進行「全球免費網路電話 全面開放下載」的宣傳活動;Yahoo!奇摩的網站也不時出現下載最新版即時通訊軟體的廣告,而且還弄了個「週週抽大獎」的活動。除了這些以外,一些報導Yahoo! Messenger新功能與應用的相關文章,還連續多日出現在某報的副刊版面上。

目前Yahoo! Messenger 7還只是Beta版,等到正式版釋出,我想會有更大的Campaign,MSN Messenger也不會光是坐著看戲,這樣一來2005下半年的台灣VoIM的戰場將會熱鬧非凡。

只是不知PChome-Skype準備好接招沒?